习主席访问英国,在女王的金色马车里驶进白金汉宫,这里满地红旗。林荫道两侧,脸贴红旗,欢欣雀跃的中国留学生、华侨有上万之众。英国给习近平夫妇的国事访问,安排了最显皇家风采、最高规格、最妥帖的行程,也乐呵呵地收下了随行企业团发出的大红包。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英国在大张旗鼓得与中国交好的同时,是否真的忘记了自己周身更为关键的外交盟友?
世界排名靠前的智库伦敦研究机构查塔姆研究所(Chatham House)所长罗宾·尼布利特(Robin Niblett)在10月19日发布了一份报告,题为《英国,欧洲和世界:对英国影响力的反思》,期望借习近平访英的时机,重申一条很简单,也有些陈旧的英国“朋友圈”分组信息:英国必须把欧洲当做外交重心的核心圈,第二圈是英美关系,第三圈才是其他的双边关系(包括与中国)及各类国际组织。换句话说,无论此次访英的动静有多大,中国依旧不是英国“朋友圈”分组中的星标好友。
英国与中国的“黄金年代”,比起其与欧盟的相互依赖,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英国向中国的出口额从2010年的73亿英镑,增加到2014年的159亿英镑,年增长率达20%,很是显眼,拿来给中英经济往来的欣欣向荣做背书,再好不过。可这只占2014年英国总出口的3.2%,英国同年向欧盟的出口比例要高达45%。当英国首相卡梅伦一再强调,中国在习近平国事访问期间将带来400亿英镑投资(本周英国媒体指这个数字被夸大)以及3900份工作机会的时候,他显然不会提醒媒体,英国大概有三百万份份工作与欧盟直接或间接产生联系。
英国在欧盟问题上的两难
但是近来,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却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境地。疑欧派对欧盟未来抱有强烈怀疑态度,不愿意对欧盟的进程投入过多,坚持维护英国独立的内政外交。今年5月英国大选前,为了团结党内疑欧派、获得右翼选民的支持,卡梅伦承诺在2017年前,无论如何,都将举行脱欧公投。这个承诺覆水难收,脱欧的话题如今愈演愈烈,10月初,英国三位最大的政治金主联合出资发起了英国脱欧运动。
英国已经习惯了与欧陆间的若即若离——卡梅伦一去欧盟,就爱以“欧洲”而非“欧盟”起头说话——这样的身段也让欧盟的领导者慢慢对英国失去信心和信任。更何况,这个夏天让一干欧盟国家焦头烂额的叙利亚难民问题,也被英国轻轻挡走:英国不属于申根国,未加思索便退出了欧盟试图解决难民危机的安置方案。
在尼布利特看来,如果说过去十年里,英国是以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特殊关系”为凭,而有意疏离欧盟的话,那么接下来,美国与英国“特殊关系”的维系,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国与欧洲关系的紧密程度。因为对于美国而言,一个与欧盟诸国更为健康、互利的关系,要比单单与英国的“特殊”关系有价值得多——且看美国积极与欧盟达成打开美欧间自由贸易而提出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协议(TTIP),已经一目了然;更不用说对美国而言极为敏感的、欧陆那条又长又充满危机感边境线了,无论是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是对中东局面的介入,美国都离不开欧洲各国的支持。
英美的“特殊关系”还能持续多久?
这并不是说美国会刻意削弱与英国的关系。美国需要在欧洲有一个有力的伙伴,英国无论从经济、文化还是政治背景上,都是极佳的选择——但这个小伙伴要是无法与其他欧洲国家团结一致,那么其“一辈子好基友”的意义,也就要再行掂量了。尽管英国在今年三月“违逆美国”,带头西方发达国家加入由北京牵头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亚投行),还是让白宫恼怒了一阵儿。
站在卡梅伦的角度,比起英国与欧盟的相互牵制,或是与美国的深刻瓜葛——这些都一时半会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迎合中国这件事情,做起来还是挺容易的,只要投其所好,且不触其底线,便不会出大差池。中国的投资潜力显而易见,并且着实渴望被国际舞台认同,英国以绅士之姿态把钱拽在手中,做起来并不难看,即便被埋怨几句(很多人讽刺卡梅伦对中国的大肆讨好太过软弱)。
与此同时,欧盟内部为了化解各种危机,正试图让一体化进程加快、加深。如果英国还想在独善其身的同时,依然被朋友圈认同、记住并需要着,那么在送走中国之后,唐宁街10号就必须加紧面对与欧盟的对峙了——大概卡梅伦实在讨厌这个烫手山芋,但相信他也不会愿意在执政的最后几年里,背负上一个“欧洲分裂者”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