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成为英国首相大概需要两个步骤:步骤一,成为工党或保守党的党魁(至少目前还是这两个大党);步骤二,带领所在党赢得大选。对于工党而言,今年五月的大选结束,落败了的艾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辞去党魁一职,这两个步骤重新来过。杰里米·科尔宾(Jeremy Corbyn)——此前他是北伊斯灵顿选区一位连任了近32年、但默默无名的议员——成了此间一匹充满争议的黑马。目前,科尔宾在民调中位列第一,如果他在9月12日的党魁选举中胜出,英国也许从此告别了中间政治。

科尔宾的竞选充满争议。前首相布朗(Gordon Brown)、布莱尔(Tony Blair)和金诺克(Neil Kinnock),前内阁大臣斯特劳(John Straw),布莱尔时期的新闻主管坎贝尔(Alastair Campbell),工党前党魁米利德班的兄长、前国务大臣大卫·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这些都是高调、曾居高位的工党领袖,他们都站出来警告,若科尔宾当选党魁,工党将无望赢得2020年大选。

充满“草根人民领袖”意味的科尔宾

科尔宾是谁,如何引来这些争议?简言之,尽管工党在英国偏左(保守党偏右),但自从90年代起,工党开始走中间路线。对于上述的这些主流工党高层而言,现年66岁、留着络腮胡子、总是穿着皱巴巴衬衫且素食的科尔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太“左”了。

科尔宾对自己的私生活闭口不谈,他的经历——比起上届党魁米利班德牛津PPE(哲学、政治和经济,以培育政界精英著名)的出身——更像是一个“工人阶级”的代表:科尔宾毕业于普通院校,从15岁起就是工党的坚定支持者,他给工会打过工,在牙买加当过志愿者,25岁成为地方政府议员,自34岁当选为北伊斯灵顿国会议员后连任至今。在党内属于左派的科尔宾,用《纽约时报》的话说:“自1997年来的投票中,他至少违背了500次工党的指示。”

作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科尔宾主张增加税收(尤其向富人)、改革税制、吸引投资、反紧缩、削减国防、退出北约、加强国有化,媒体已经将他的主张命名为“科尔宾经济学”(Corbynomics)——这些诉求得到了一些经济学家的联名支持,但也被指出有严重缺陷,因为听起来“好的太难以置信了”。

科尔宾竞选演讲上的观众席

他主张撇开布莱尔一代的中间路线,听起来与希腊极左翼联盟、西班牙极左的“我们可以”党,十分相像,也得到了选民的热切支持。米利班德在任期间,工党略微左倾,但是没有人预见一直在党内处于边缘的极左势力,会借党魁选举的关头,在科尔宾身上爆发出来。

科尔宾在此次党魁竞选中的势头,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为获得党魁提名,科尔宾得到了36位议员的支持(获得提名至少需要35位),而其中有十多位只是出于好心给出一票,因为科尔宾已经在工党后座待了三十多年。科尔宾自己也并未想过会向党魁、进而可能向国家首相一职发起冲刺,即使在工党左派之间,他也不是首选(第四位才选择的他)。

科尔宾的号召力,得益于他成功建立的草根“人民领袖”形象。他获得了六个工会的支持,包括英国最大的两个工会。支持者说,“科尔宾是工党灵魂真正守护者,他是迟到的觉醒”、“科尔宾是唯一说人话的政治家”;反对者则说,科尔宾的出现是工党“因大选败北而出现的精神创伤”、或是“工党领袖在错误的布莱尔主义后的愤怒反冲。”

YouGov的民调称,科尔宾正走在“决定性胜利”的路上,《泰晤士报》8月的民调则称科尔宾的支持率要比对手高出32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在7月底是17个百分点)。当然,民调并没有预料到刚刚过去的5月大选结果;党魁选举不比大选,工党只有约40万人有投票资格,对于信息更少的党内选举,民调的预测能力更是有限。

工党党魁将在这四个人中选出

再看一眼党魁的候选人,按现有的民调排名,科尔宾之后,是偏左的安迪·伯纳姆(Andy Burnham),然后是中间路线的伊薇特·库珀(Yvette Cooper),最后是党内偏右的莉兹·肯德尔(Liz Kendall)。肯德尔的诉求与布莱尔最为接近,她获得的支持也最低。

竞选过程中,科尔宾的演讲场场爆棚,无论在网络还是传统媒体,他的关注度都极高。但这并不能证明极左的思路已经成为工党的主流;但如果科尔宾成功当选党魁,并能一举掌握住党内势力,工党的中间路线,很可能就此结束。

《金融时报》在一篇评论中将科尔宾和美国共和党参选人特朗普(Donald Trump)放在一起,称两位是“志同道合”,虽然后者是四处树敌的右翼亿万富翁,但无论出自极左或极右的理念,他们在今天得到的民意支持,对所在党派的影响都不可小觑。

不管科尔宾是否成为党魁,又会将英国政局带向何方,或仅是昙花一现,我们能确定的是,横跨欧美,人们对现行政治的不满和沮丧正在爆发,但取而代之的方案,仍不明朗。

话题:



0

推荐

宁卉

宁卉

19篇文章 7年前更新

财新世界说专员

文章